咨询热线:400-6886-521
会员中心

针对孩子不会画画,我们该怎么办?

发布时间:2018-05-15 发布人: 来源:


微信图片_20180515110830.jpg


  绘画对孩子而言,和玩游戏一样是一种出自于本能的自发性表现活动;所以从事绘画活动的孩子,应该是在满足自我表现的喜悦,是充满快乐和自信的。

  然而常常有孩子求救式地说:“老师,我不会画”。也常有一些家长询问:在家要孩子画图,总得到“我不会画”之回应。

  这个问题并不单纯,但是有些老师或家长认为孩子不会画,那就教他画,于是给范画临摹,或让孩子涂类似秘密花园的着色画等方法的辅导。这样的方式虽然出发点是善意的,可惜这样的指导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。

  首先我们应知道儿童绘画活动的含义,儿童画是不同于成人的绘画形式及标准,他是以自我为中心的,是主观、直接的。表现方式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而有所改变,因此儿童画虽不能满足成人观念中之美的要求,但却是自然和自发的。像这样的绘画是不会限制儿童内在的人格发展,所以孩子不该有我不会画畏缩心态出现。

  当有这样的心态出现时,大人就不能只视为技巧性的问题来协助他。或消极地认孩子没有天份不会画,就置之不理。因那背后是自信心丧失,不能自我肯定,不满自己的能力;才会对自然、自发的绘画活动产生我不会画的问题。这样的人格缺失,不只对绘画产生畏惧,更担心会对其他新的尝试和学习也一样会有挫折感产生,因而没办法感受到自我表现的喜悦,继而学习意念低落,学习态度不专注。

  所以不能让我不会画这样的内在情绪变成习惯,要找出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,才能使他恢复原本自发的表现。

  会产生我不会画的原因,无非是失去自信心所致,而让孩子失去自信的原因,结合多年观察的经验列举以下几点!

  成人观念的误导、误解

  因不了解儿童画真正的含义及其身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,而常给予不当的引导,如要求孩子要画得像,画得好;认為孩子画画就是要将物体形象表现得很具象。孩子会因无法达到如此的标准而失去自信心,相对的创作能力就无法发挥出来,因而只好说:我不会画,来为自己解困。

  生活经验的欠缺

  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石,有些孩子欠缺生活经验,若遇到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悬殊甚多的表现主题时,也会感到困惑而不知如何表达。如对爬山完全没有经验,老师要他们表现爬山的经验,自然会产生挫折感。

  比赛失利

  目前教育单位、民间团体常常举办美术活动的比赛,原本是借此推展美术教育,但在大人的利益蛊惑下,孩子无法用平常心面对比赛,若多次比赛失利也会使其否定自己的能力。

  同龄间的比较

  孩子的学习除了老师,和同龄之间的互动也是很好的学习管道。但若在其成长中过程中习惯与人比较,或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。若遇到他人负面的评语时,或同伴的表现比他强就会因而产生眼高手低的挫折,使信心丧失。

  教学上的失误

  教师没有认清教学目标,在教学活动中亦无详细传达教学重点,也会使孩子不了解主题的内容失去创作动机而直接地说:我不会画。有的老师习惯给孩子范例,若孩子已习惯依赖范例,自我创作的能力也就慢慢丧失。若有朝一日要孩子自由发挥,也会发现大部分孩子会不知如何下笔。

微信图片_20180515110837.jpg

  针对以上几种原因,我们应该如何协助孩子快乐地享受创作的乐趣呢?

  1、建立正确的引导观念和方法

  身为美术老师或父母,一定要知道儿童画没有外在的标准;每个人会因个性及成长经验之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。孩子在生理成长上有一定的发展过程,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过程。

  每个孩子都须从自主性的运动机能之涂鸦期开始,慢慢进入以自己的图式来表现心中的意象之图式期,最后才有想将视觉记忆的物体如实地呈现之拟写实的表现,到了写实期也已经是初中以上了。因此当孩子开始涂鸦时,也许大人看不懂孩子涂鸦的内容和意义。但要有肯定和鼓励的回馈,不能给予批评和指责。并要帮助孩子建立画图没有所谓的对和错之观念。

  当孩子说:我不会画时,并不能直接教他怎么画。应先探其原因,若是因习惯临摹所产生的挫折,一定要先杜绝其临摹的行为。先从最有感情的物体或情境下鼓励大胆下笔。若孩子一动笔自己画出图形,那怕只是简单的几笔线条,也可以回馈地说:不用学别人,也可以画出和别人不同的,真好。若孩子受外在标准或抄袭方式影响很深,先别要求孩子表现具象的物体。可以和孩子玩一些造形游戏,如线条的构成或顏色的混色游戏。

  成人唯有用童心看童画才能接近孩子的心灵世界,进而帮忙孩子突破心中的障碍。

  2、生活经验的扩充

  儿童作画是画其所知,因此生活体验是很重要的。有很多男孩喜欢汽车天天就是画汽车,若常看卡通就会在画面上常出现卡通里的角色,女孩对漂亮的公主情有独衷时,就会一直投入在如何画好公主。这些都是自然的发展,只需要担心的是孩子自始至终在造形上没有变化,缺少思考。

  若希望孩子可以跳脱固定的描绘主题,就必须让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起来,不要只有电视、漫画和电玩。多让他接触大自然,多动手做自己的事,请他帮忙做家事。平时多引导他关心生活周围的人、事、物。如上市场或修车时也可以邀他一起同往,上下学途中也能观察特别的地方,如修马路、建筑工程、植物的生长-----等等;如此除了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更启迪孩子的观察力。

  孩子对任何有趣的事常投入而忘我,如在地上看到一群蚂蚁或在动物园看到喜欢的动物,有可能驻足良久不动。有些大人会因时间或没耐心等候,奔命催促打断孩子研究的精神,使得孩子的视觉记忆不完整,也丧失累积经验的的机会。


微信图片_20180515103108.jpg

  3、比赛不是万灵丹

  大人千万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而常让孩子参加比赛。如此孩子会失去创作时真正获得内在的喜悦,反而为了比赛才将作品完成,是有目的的创作而没有自发的表现。若是石沉大海多次,会因而认为自己能力差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肯定。

  把比赛当成是一种经验的体验,用平常心视之。得不得奖和能力没有绝对的关系,只要和平常一样用心创作就是最好的。评审老师喜欢的风格不同,没办法做到绝对的公平。这些话语,必须要让孩子明白,重在参与

  4、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

  孩子的天生特质是因人而异,就是双胞胎也是有差异,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。因此尊重每位孩子不同的表现是每个大人应该学习的,这对现今的大人而言也许有些困难。我们从小习惯在被比较的环境长大,也自然不知觉地将孩子和孩子之间做比较。但当我们有了认知随时提醒自己,以身教来引导孩子,让孩子认识自我的特质,接纳自己;并进而尊重他人的特质。

  5、指导者观念的澄清

  身为指导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是引导者,活动前的计划是整个活动过程比重最大的。面对教学,一定要清楚孩子的绘画特征,及其身心发展,和社会行为发展等等。如此才能设计符合孩子的需要与能力所及之课程。才不会有揠苗助长的疑虑。

  总而言之,一个富有创意并尊重孩子主观意念的环境,最能帮助儿童艺术创作的呈现。在此环境陶冶下的孩子,必然信心十足,自然不会再有我不会画的困扰。